在饮品行业,“反常规审美”已经局部小火了好几次。具体而言,就是借助“丑东西”获得消费者的青睐,进而实现销量上的爆发。有着三十余年餐饮行业从业经验的杨伟琳表示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理解“丑东西”背后的基本逻辑。
前段时间,上海爆红的“黑拿铁”,颜值奇丑,但偏偏就火了起来。在“丑东西”越来越被大众认可并追捧的今天,折射的是大众的审美疲劳。比如一款精心研发的饮品,无论颜色、造型,还是包装都非常好看。但没过几天会发现,市面上会涌现出一堆相似的产品出来。
低成本抄袭使得市场同质化竞争现象越来越严重,自然而然会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。从本质上讲,市场监管的不到位,是催生市场同质化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,而这也是消费者追求“反常规审美”的底层逻辑之一。
“所以,丑东西受到部分消费者的追捧,不是那么奇怪的事情。”杨伟琳说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“丑东西”在现阶段受到消费者青睐,并不意味着他们以丑为美。从本质上讲,他们追求的并不是“丑”的本身,而是因为他们讨厌高高在上的姿态,更喜欢接地气的东西。
也就是说,一旦餐饮品牌专注于“丑东西”本身去塑造品牌、去营销,去宣传,最后很可能会陷入误区。在年轻人喜欢“丑东西”的当下,餐饮品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,尽量塑造接地气的品牌形象,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。
“还有一点需要注意,丑东西不一定丑,它也会有美的一面。或者说,美和丑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面,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一件在别人看来挺丑的事物,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觉得挺好看。”